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·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!    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 忘记密码     加入收藏    设为首页
您的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村社风采 -> 夯实基础保增粮——解读省委“一号文件”(中)
夯实基础保增粮——解读省委“一号文件”(中)
时间:2011-12-31 00:42:59来源:作者:王敏生
 

 

    图① 金灿灿的麦田,充满着丰收的喜悦。 葛 哲 摄

    图② 农业科技人员在进行良种繁育研究。钱国顺 摄 图

 

    ③ 农民正在排队领取种粮补贴款。 王天定 摄

   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4日讯  大河网-河南日报报道:省委“一号文件”——《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》推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,像春风春雨一样滋润着广大种粮农民朋友的心田,给中国“粮仓”增添了丰收的希望。

    一千亿斤目标不动摇

    很多细心的人发现,今年省委“一号文件”与中央“一号文件”相比,我省把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,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”放到了文件重要部分加以强调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河南的一大特色,省委、省政府历来都把粮食生产放到突出的位置安排部署。”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,民以食为天,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。

    去年,我省在极端困难情况下,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,使粮食总产量达到1078亿斤,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年份,为国家和我省扩内需、保增长提供了坚强支撑,做出了特殊贡献。

   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永远是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,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也证明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只有粮食稳产保收,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才有基础。

    有专家称,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,其含金量、重要性不亚于4万亿元投资所起的作用。

    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,常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,小麦占四分之一强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对我省粮食生产寄予厚望,在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中,我省就承担了七分之一强的增产任务。同时,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,保持粮食稳定增产也事关全省1亿人口吃饭问题,事关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。

    “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出发,还是从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考虑,河南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,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,必须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。”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余学友说。

    省委“一号文件”提出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、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”,并把“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,力争稳中有增”作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。

    围绕实现这一目标,文件提出要求:切实抓好2010年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;适当扩大玉米、水稻等高产秋粮作物种植面积,努力提高玉米、水稻单产和总产;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,继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;完成60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;加强以科学灌溉、防病治虫和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田间管理,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。

    “近年来,我们支撑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的弦已经绷得很紧,我省粮食产量已处在高位,在高点上实现稳定增产难度更大。同时,基础脆弱、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。”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,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特别是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,容易产生放松和麻痹思想。所以,这个时候省委、省政府突出强调一下并加以高度重视,凸显出居安思危、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。

    项目奖励倾斜产粮大县

    当农民朋友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,2月20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个种粮利好消息:今年国家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,其中今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均比去年提高3元;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也比2009年提高3~10元。

    得知这一消息,舞钢市枣林乡邵庄村的刘彩琴倍感欣喜:“2009年我种1500亩小麦、水稻,现在国家又给我们农民吃了个‘定心丸’,我们现在一定把麦田管理好,争取多打粮食。”

    强农惠农、种粮实惠还不只这些。文件提出,按照存量不动、增量倾斜的原则,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。增加农机购置补贴,扩大补贴种类,把牧业、林业和抗旱、节水设备纳入补贴范围,并适当向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倾斜。

    2009年,为支持抗旱保丰收和春耕生产,省财政加快种粮直补资金拨付,3月11日前78亿元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位,整体兑现时间比2008年提前近1个半月,全省近2000万农户受益。

    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说,2010年我省共安排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77.8亿元,与上年持平,补贴资金已于春节前拨付到县级财政专户,目前正抓紧进行补贴兑现准备工作,预计3月份可将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。

    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、农民得到实惠,文件要求,要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、种类、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,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,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缴费。

    产粮大县是我省“粮仓”中的“粮仓”,也是我省粮食总产千亿斤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用不容小觑。但过去产粮大县往往也是“财政穷县、工业小县”,产粮多,吃亏多。

    如今这种状况要改变了。去年省财政筹措14.2亿元,对92个产粮大县给予奖励,其中39个县(市、区)获得奖励在1000万元以上,滑县、唐河县、永城市分别获得5710万元、4400万元和4028万元,有效调动了这些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今年,省委“一号文件”扶持产粮大县的政策措施更多:建立健全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,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等资金,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,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,促进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。

    “过去国家和省里对我们产粮大县仅限于扶持粮食生产,现在统筹考虑,增加了对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,这样对发挥资源优势、壮大县域经济有着积极作用。我们也可以放心大胆地种粮食了!”在产粮大县虞城,正在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的县长何振岭说。

    水利工程成固定资产投资重要投向

    2009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和秋季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,让我们更加看清了这样的事实:

    一是国家和我省连续不断地扶持加强农业,卓有成效。由于抗旱设施和农业技术的支撑,仍然取得了全年粮食丰收,而历史上同样的旱情和灾害,粮食要减产10%~30%左右。

    二是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我省投入大量资金,但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,现有农村水利设施完好率仅占40%,2009年春季抗旱发挥到极致,仅受益700多万亩,很多耕地还是“靠天吃饭”。

    据省水利厅提供的信息,去年我省通过建设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和防汛除涝工程,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9万亩,新增排涝面积2400万亩,不仅在抗灾夺丰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也为今后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    围绕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今年我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投向,主要内容包括:开工建设沁河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、淮干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、蛟停湖滞洪区安全建设和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工程;完成国家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杨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;重点做好全省38处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,加快末级渠系等田间工程建设;加强黄河水资源利用工作,做好规划,逐步实施,扩大引黄灌溉面积……

    中低产田改造成增产挖潜重点

    按照《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》,到2020年,我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。这300亿斤增量从哪里来?

    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井剑国说,目前全省尚未改造的5000多万亩中低产田,将成为未来增产“粮仓”。据测算,改造1亩中低产田可增产150公斤,可持续发挥效益10~15年。

    围绕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,“一号文件”提出,实施5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规划,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;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;实施粮食增产田间工程,支持农田排灌、土地整治、土壤改良、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,完成186万亩标准粮田建设。

    据悉,今年我省将投入10亿元,改造中低产田130万亩,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。

   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离不开科技提升。在今年“一号文件”中,除了要求加大基层农技推广力度外,把加快农业自主创新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重点放在了“良种”上。

    “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。良种是农业的根本,是不可取代的农业生产资料。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,良种贡献率一般被认为在40%以上。”魏仲生说,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之所以能一步一个台阶,良种的繁育、推广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我省是农业生产大省、种子消费大省,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文件提出要“加快农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”,继续抓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,组织实施小麦、玉米、棉花选育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,启动实施水稻和花生新品种选育、名优花卉产业化、畜禽新型疫苗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,选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。同时,要求加快推动种子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,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,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。

    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冬平认为,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农业科技推广,都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真正在大旱来临时能让“甘泉”及时灌溉到田里,在农民急需时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,这样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才更牢。

 


>>相关信息
对本文的评论

评论

验 证 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表  情:
内  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