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·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!    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 忘记密码     加入收藏    设为首页
您的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三农科技 -> 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时间:1970-01-01 08:00:00来源:作者:

  一、安全主粮与生物武器

  转基因农产品作为食品、饲料的有毒有害性,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问题,也是一个事关最高国策决策这样的重大社会问题。

  中科院陈君石院士曾经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表过这样的说法:“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毒物质、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” (注1)――这种错误的判断性言论,出自一位拥有最高科学头衔、负责我国13亿人口粮食安全的泰斗级人物之口,真是让人匪夷所思:因为现有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报告,甚至包括美国政府官方网站的公示,都显示了转基因食品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和隐患,甚至已经造成了伤害,这些广为人知的信息,把他个人的这个判断性结论完全否认了。

  公众已经开始怀疑,为什么在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上,中国学术界有这样一些人惯于盲目宣称“转基因食品很安全”的看法?这到底是因为知识陈旧、被人以讹传讹,还是出于某种不良动机?主粮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是无需多说的,我国13亿人口正“与日俱增”地吃下进口和自产的转基因食品,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问题,理所当然地引起公众日益严重的关注,当然,这和陈君石院士所表达的愿望有点背道而驰。

  广义的安全食品含义,是指具有对人畜的生理和健康无毒性、无害处,在营养上符合现有专业界定所要求的食品。它必须是在人畜摄食后,对机体具有营养、有益处,不会对人体动物身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、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。

  能够造成常规食品不安全的因素,基本上都是外源性因素。其中包括:致病性微生物(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)、各种农药残留、禽兽药物残留、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因素,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;这些因素主要是被加工食品和食品原料受到污染,结果导致了人类食品的不安全。这一大类被称为有毒害性食品,其毒害性不是来自食品原料自身的、内部的原因,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因素。因此,绝大多数经过几千上万年种植的传统农作物和饲养的动物,只要排除了受污染的情况、能够采用传统的正常手段种植、养育和加工,其品质都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。

  再来看本文讨论的主题:“无毒也可以有害”。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性,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,它与传统食品安全的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,因为它来自转基因生物技术品种的新特性:从分子生物学(细胞以下组分单位)角度看,它是一个完全的“新品种”;因此,这里需要一个如何判断一个“新品种”安全性的新标准。反过来说,如果硬要拿人类历经千万年己熟悉的传统食品安全标准去套,那么我们可能只涉及到外源性的食品“有毒”因素,而这只属于外源性问题的范畴。对转基因食品这样的新型的生物,其中的问题来自细胞层次以下的更微小单位,用“外源性”毒害因素理论去找,的确是找不到“有毒”的证据的。

 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、对畜禽生命引起的问题,是内源性的不安全性。能够与这种性质的危险性相比较的,只有当年日本的731细菌战部队的细菌战研究、美国的原子弹研究――即生物武器研究。

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
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
  二、转基因主粮:毒从何来

  有害即是有毒,只不过毒与害的方式都改变了、或者还没有被承认而已。转基因食品已经造成了人体和动物伤害,证据己遍布天下:从中国到美国到阿根廷――所以真正的问题是:“无外源毒性,但是出现了内源性有害因素”,毒性从外源性变成内源性了。

  已经被发现的转基因农产品有害性问题是:营养成分改变了、外源转基因片段不能在消化道中降解,或无法用工程手段消除、出现了疑似新的未知蛋白质成分(毒性尚待确定、定义和归类),以及配套使用的有害农业化学物质超量残留(如除草剂草甘膦、草铵膦,这也属于外源性毒害)。

  应用于抗虫类转基因技术中的Bt毒蛋白,被植入了农作物,Bt过去被认为只针对特定昆虫,对人和动物没有影响。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,以往的判断严重低估了Bt毒蛋白的变异性和非特异性,这种针对鳞翅目昆虫的毒蛋白,实际上可以经食用、通过肠道进入各种动物体内(鱼类、哺乳动物和人类),已知可对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育、特别是生殖系统造成重大伤害。

  这些问题已经足够严重的了,但是还有更严重的问题――我们过去完全不了解的、更新的问题。然而,制造转基因主粮的全球利益集团和它雇佣的技术代言专家们,却把不少事实真相一一掩盖,不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,在发现新问题时客观地向公众传播、承认新问题存在的事实,反而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扭转逻辑,坚持把传统的旧模式套用在新问题上,像陈君石院士那样,致使公众长期被误导,连媒体中的不同观点也未得到客观的事实辩论,因此各种似是而非的“转基因主粮安全”谬论流传甚广。

  2011年9月20日,中国南京大学张辰宇等专业团队发表的“微小核糖核酸”研究报告(注1),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食品安全全新的启发性概念---转基因技术产品即使“无毒”也可以有害;连毒性尚待确定的未知新蛋白质,都不属于这里所说的“无毒也可以有害”的全新范畴。

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
转基因农产品:无毒也可以有害

  三、 mRNA“无毒”但可以有“害”

  中国南京大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,大约可以这样概括:植物性食品(稻米)中独有的一类微小核糖核酸(microRNA),分子量极小、性质很稳定,被实验证明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进入哺乳动物和人体、进入血液,迅速结合于目标器官的细胞,参与调控某种人体基因的表达,也就是参与了某种人体的生理过程。

对本文的评论

评论

验 证 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表  情:
内  容: